商鞅是哪个学派的:商鞅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admin
2023-06-04 12:56:05

商鞅是怎么来到秦国的呢?

秦孝公继位后。当时黄河和殽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

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在求贤令中指出:“秦国自秦厉共公之后接连几代不得安宁,国家内忧外患,魏国趁机夺取了祖先的河西之地。诸侯们疏远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宾客和群臣中谁能为秦国献出富国强兵之策,我便给予他高官、土地的赏赐。”

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

商鞅说秦孝公意图在当今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这为后来商鞅大力度变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那么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

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变法的时候,犹豫不决。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商鞅就对秦孝公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会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但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甘龙反驳说:“圣人不改变民俗来教育民众,智者不改变已形成的法令来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教育民众,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旧有制度来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商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夏商周三朝礼制不同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法制不一能各自称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制。仿效过去的法度没有过失,遵循已有的礼仪不会出现偏差。”商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发展就能不仿效过去的法度。商汤、周武王不沿袭过去的法度能够得天下,夏朝、商朝因遵循旧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议,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秦孝公十分赞同商鞅的观点。
商鞅是哪个学派的:商鞅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图1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主要内容如下

一刺激农业生产 以农业为本业。

1为刺激农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增加农民数量,使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从事农业;

2禁止农民购买粮食,迫使农民专心务农;

3实行愚民政策,隔绝农民与知识的接触;

.....

二抑制商业发展 以商业为末业。为抑制商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商人不得卖粮;

1提高酒肉价格、加重商品销售税;

2禁止百姓经营旅店、客舍;

3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役等措施。

......

三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

1加重处罚力度打击国内心胸狭窄、性情急躁、懈怠懒惰、挥霍钱财、阿谀奉承的百姓;

2取消影响农业生产的娱乐活动;

3改变秦国国内重视学问,鄙视农业生产的风气。

...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认为政治目标要固定,而政治手段需要灵活。为实现政治目标要调动所有的政策和组织,灵活的采用相应的手段,以便实现这个目标,法家掌握权力后通过变法革新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

其次,法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

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明法”,商鞅一样抱着这种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例如蔡泽游说范雎时曾说:“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韩非也说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可见商鞅不但在言论上明法,在行动上也以此为目标。

商鞅变法时所设的连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商鞅是个政治家,又是个军事家!

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

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韩非在《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中评价商鞅的什伍连坐法:“犯之者其诛重而必,告之者其赏厚而信”可为明证。

再次,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商鞅通晓法家、兵家两家思想,兼有政治、军事的双重性格,这使他不但重法,而且重兵。商鞅反复强调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为此商鞅鼓励对外发动战争以及按军功彰显荣耀,并在变法时颁布了奖励军功的法令。

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商鞅治理秦国,使百姓专注于农耕和兵战两件事,全国各个阶层及各行各业的人必须从事农业和军事有关的活动,剥夺百姓独立的思想和行动,全国的政策法规都必须针对重农重战的国策来制定。为此,商鞅还为秦国制定了统一的赋税和度量衡制度。

商鞅作为统帅为秦国攻城略地,拓地千里,许多著作将商鞅与当时的名将并称。《汉书·刑法志》将商鞅与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孙膑、魏国的吴起并称;

司马迁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商鞅却贬斥儒家学说,将儒家所推崇的礼乐、诗书、孝悌、修善、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贬斥为六虱,认为国家必须去除六虱才能强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商鞅评价不高,他认为商鞅用肤浅的帝王之术取悦秦孝公、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走门路这些不光彩手段获得重用后,在秦国国内采用近乎“暴力”的手段进行快速改革、处罚公子虔、欺骗公子卬、不听赵良的劝告,这些足以证明他是个刻薄少恩的人
商鞅是哪个学派的:商鞅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图2

商鞅主张,尚奸和恶政。即选拔重用奸恶之人,行恶政。

商鞅认为,国强民弱,民强国弱。治国之道守在弱民。政做民之所乐,民强,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所以,君主必须实行人民所恶之政。

恶政有疲民,贫民,弱民,辱民,愚民。

还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重刑轻赏,则民爱上。以奸使民,则民亲制。

扼杀人民的一切权利和自由。让人民生存的唯一价值,就是为君主至死尽忠——战时用其死,安平尽其力。寡闻从令。

商鞅还认为,要让百姓专心耕战。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嘴巴不要乱说。这让人想起驴拉磨时,需要把驴的眼镜蒙上。而法家比驴的主人想的更为周全。不但要蒙上人民眼睛,还要塞住耳朵,堵上嘴巴。

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所言之恶仅有商鞅之罪的百分之一。

法家确确实实代表了君主的利益,让人民做君主的奴才。让人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
脚上的穴位图 脚面经络图对应的...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的作用,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
demo什么意思 demo版本... 618快到了,各位的小金库大概也在准备开闸放水了吧。没有小金库的,也该向老婆撒娇卖萌服个软了,一切只...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