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驿站里工作的人叫驿站驿长和驿卒。
驿站驿长和驿卒都负有责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规定,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
唐朝规定,驿长负有的职责中必须每年呈报驿马的死损肥瘠,以及经费支出等帐目明细表。对驿卒他们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邮递人员,不论烈日,寒风,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驿道上。
规定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打八十。唐朝还规定,凡文书在途中耽误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若耽误是重要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如因文书耽误而导致军事上严重后果者,判处绞刑。
元朝在全国各地设有1400处驿站,仅辽阳省就有100多处。驿站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用马、牛、驴或车;后来元朝还设置过海站,甚至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流域设狗站——通过狗拉雪橇在冰封的大地奔走。
由此,元朝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驿路上使臣们往来不绝,大大加强了中央与行省、行省与行省之间的联系。各种公文可以快速传递,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指挥。与驿站相辅的,还有急递铺,传递紧急公文时,一昼夜可传400里地。
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统治者即联合各民族上层,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政治上: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省之下还有路、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2、重用大批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进行改革。
经济上: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向全国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2、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与通惠河),使南北大运河再次畅通。
驿站的意思:
驿站(Post)是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场所,词汇出现时间为蒙古元朝以后。
延伸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
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大街外,“筑高台,置邮亭”。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
“驿站”这一场所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一个词汇的出现是在蒙古元朝以后,元朝以前只称“驿”
宋元时期的陆上交通有三大特点:第一,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第二,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发展到元朝逐渐形成完善的驿站制度;第三,元代的陆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俄国等国家和地区,范围更广。
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有两大特点:第一,造船和航海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潮汛、风信、气象等规律;第二,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东非沿岸;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下一篇:巴蜀名菜毛血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