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鬼吹灯,后有天和地,再有盗墓笔记
鬼吹灯,情节奇巧,情景匪夷所思,奇在“物”。
盗墓笔记,人心叵测,真假难辨,奇在“人”。
读鬼吹灯,你会惊叹于摄人魂魄的魔芋花,穷尽诡计的瓶山瓮城,地仙墓里的荒魂鬼音…
读盗墓笔记,久久挥之不去的,是在鲁王宫逃出生天时,背后大奎怨毒的眼神;是在秦岭神树发现真老痒遗体后,身后假老痒轻描淡写的声音,“唉跟你说过别看就好了”;是三叔父亲一般值得依赖憧憬,却始终追随不上的背影…
读鬼吹灯,甚为惊悚,让你几晚睡不着觉。
读盗墓笔记,实在虐心,让你经常睡不好觉。作为一个资深盗墓粉,个人觉得有资格回答,因为一般没资格的我都不敢回答。 记得当初六年级书店来学校卖书,我两只眼睛直勾勾的望着书封面一句:”人点烛,鬼吹灯”怔的出神,世间竟然有如此奇闻,呆在旁边不走了……………旁边卖书的大叔一看,借机一说:”小伙子有眼光,这书现在很火的,来一本?”,”不,这四本我全都要了”旁边大叔是这样⊙﹏⊙,而我是( ⊙ _ ⊙ )神作。就这样把老妈给的一张红的几乎都用光了。
盗墓笔记入坑还是高中时期,无意间看到旁边女同桌空间发了一条:”用我一生,换你 十年天真无邪”感觉这话蛮有意思,网上一搜,原来是一部很火的盗墓小说。本来我以为这世间已无能与鬼吹灯媲美的盗墓小说。但一看到作者都是嘉兴人⊙▽⊙,omg,支持一下,没想到开始了万劫不复之境地。
某以为:”单就故事叙事风格,情节人物设置来说盗墓笔记更胜一筹,资历方面鬼吹灯更胜一筹,但是总体来说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1: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是盗墓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此类小说的兴起正是源于此。一句:”人点烛,鬼吹灯”使得其大火。而盗墓笔记可以说是年轻一辈中佼佼者。
win1:鬼吹灯给了盗墓行话下了独特的定义:僵尸=粽子,专业的盗墓人(1)=摸金校尉,盗墓活动=倒斗and so on,后来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同类小说都沿用这类术语。对比盗墓笔记,其中略有不同的(1)=土夫子,其它大致相同。其资历下的独特定义已经深深定格在者心中,连盗墓笔记也无法幸免。一旦脱离重新下定义,那么等于是想颠覆一个根深蒂固的经久不衰的王朝,到头极有可能前功。其还引用一些古文,增加真实性。
win2:看过鬼吹灯就会发现,书中故事联系一些历史,描绘世间小人物,增加了”真实性”,还时不时会来几句幽默市井话语来活跃气氛。一般人单看书名就感觉书中肯定全是恐怖故事阴冷人物,然而这些话改变了人们对盗墓小说的看法,即盗墓笔记并不是等于恐怖小说,同时也增加可看性。盗墓也是如此。
2:盗墓之所以火,很大原因在于其叙事风格+情节人物设置上。这方面也大胜于鬼吹灯。举例一一对比。
人物:盗墓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势力林立。九大盗墓家族老九门,上三门多为官:张启山,二月红,半截李;平三门多为贼:吴老狗,陈皮阿四,黑背老六,下三门多为商:霍老太,齐铁嘴,解九爷。这些都是老一代的各家当家人,还不说其儿孙带。各家势力庞大,分属不同势力范围,高手如云。你以为这应该是全部人物了,开玩笑,too young ,too navie。除此之外还有能让老九门都惧怕的汪家人…………然而这还不够,汪家人一生对手张家人…………而鬼吹灯人物就没那么繁多。胡八一,王胖子,sherly 杨…………
情节:鬼吹灯在情节设置上带有军方色彩,可以看到主角胡八一就是军二代,王胖子也是,书中时不时穿插战争历史,武器介绍,吊足像答主一样的军事迷胃口,颇有意思。而盗墓笔记在这方面精髓就是挖坑,并且挖了个坑不填……例子太多,单举一个,譬如:吴邪身世之谜?作为一个主角竟然身世存疑!!!单单这个就能让人脑洞大开,足够稻米们撕逼半天了
每个的细节都可能是极其重要的,仔细一推敲,都是细思极恐的。譬如:青铜门背后的终极竟然跟华夏文明发源有关!!!跟长生不老有关!!!瞬间逼格就高了很多很多相比于鬼吹灯的军方色彩。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可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譬如:盘马老爹,一个普通苗族猎人,确是”它”在苗寨一个线人,居然身上有和小哥一样的麒麟纹身,身手极好。即使老年徒手也能轻松干掉几只经过军事化专业训练的山猫,他的实力在盗墓里面算顶尖的了。曾经独自一把苗刀走进深山,想要干掉能短回合内让小哥受伤,实力不相上下,并且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因害怕”它”而久居深山当年随三叔一起下南海的小队仅存的一员,可见其实力可怕……………………平淡出场,平淡退场,时间间隔短,但是总会让读者不由惊鸿一瞥,惊叹于其智,其城府,其勇略,其实力,是这些小人物的特点。
叙事风格:鬼吹灯以平铺直叙为主,从单一的起点展开,一个方向发展,九层妖楼就九层妖楼,不讲其它的,可见其故事把控能力一斑。而盗墓笔记更倾向于一件事多个方向,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常常这边讲吴家堂口小弟内乱,突然那边阴山古楼balabala,吊人胃口,但是不同于每个好电影看到一半突然插播广告,每个事态方向都是引人入胜的。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是诙谐幽默,然而后者还带点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的味道–––”哎,天真啊,云彩这妹子胖子我真喜欢,咱明天就倒几件明器再把我北京家当做聘礼,向盘马老爹提亲”然后结局是:云彩不知为何死在了山边小溪旁,胖子的哭声响彻山谷………………
譬如为人所熟之的那句:”:有些面具戴的太久,就摘不下来了”还颇有玩味。
最后套用当初对三叔微博采访问及如何看待霸唱的鬼吹灯时:”鬼吹灯绝对是盗墓小说的经典,天下霸唱写的很好。”
总之细揪略有不同,总的不分伯仲
最后肯定变成两边粉丝各说各的
两本都读了,个人感觉如下;
1、文采上,鬼吹灯有当代市井小说遗风,盗墓笔记琐碎了些,风格没那么强,鬼吹灯胜
2、故事叙述上,鬼吹灯是民间故事的讲法,比较注重情节的流动变化,盗墓笔记的叙述更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对话和心理活动推动情节,所以鬼吹灯看起来更畅快,盗墓笔记看起来更鲜近,或者代入感更好些。
3、人物上,鬼吹灯的人物还是民间故事做派,把文武雅俗形成种比较,生动活泼之余,传奇性较强,但人物有时比较扁平,好似西游水浒人物,一个粗俗的人从头到尾就是粗俗的,不会变。盗墓笔记则比较注重人物尤其是对主角的心理过程的描绘,其他人物虽然粗泛点但比起鬼吹灯可能人物更具有变化,有个成长过程,相对立体些,虽然有时候人物的变化不太合理,人物的心理过程显得太冗碎。这方面难说两者谁更好,因为鬼吹灯作者在技巧上绝对比盗墓笔记的作者圆熟,哪怕他在人物经营上没盗墓笔记作者花费笔墨,但仍然个性鲜明。
4、民俗不必多讲,鬼吹灯更地道,盗墓笔记有创新,但到底不能和鬼吹灯比较。(私下还发现,盗墓笔记的作者相当喜欢写树,故事讲着讲着就出来棵什么树。千篇一律的缺点十分明显。)
5、感情……鬼吹灯男女主角圆满了,感情描写不怎么细腻,主要是讲冒险吧。盗墓笔记貌似衍生很多同人文,主角感情不明中……
总体来说,鬼吹灯是个比较成熟的故事,盗墓笔记有潜质但还不成熟,个人阅读感受讲,鬼吹灯是一口气读完,盗墓笔记是断断续续读完,喜欢前者在叙述上的圆熟简练,后者在这方面缺少点底气,一是文笔还要练,二是文化底蕴还要积累,目前来看,鬼吹灯作者已经形成个人风格了,盗墓笔记或者还有发挥余地吧。
上一篇:今天夏至是什么时候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