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汉历是阴阳合历,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 这样,如果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阳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而如果改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故而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那么怎么看农历闰哪个月?这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以上历史资料显示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克服缺点发挥优点,一年的365天的四季节气,细化分出阴历的日期对农作物种植是有帮助的,因为古代都小农;小商经济,穿衣吃饭离不开农作物,四季节气和冷暖气侯都要掌握在手,因为古代是依靠天气吃饭,没有发达经济,所以,古代闰月是通过二十四节气而定夺的。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我们平时常说闰某月,比如2020年就是闰4月。“闰月”这个概念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它来自古代的历法,要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样知道闰月的,我必须先了解什么是闰月。
历法简述
讲闰月之前首先就绕不开历法。为什么会产生历法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先民们在耕种的时候,必须及时掌握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而这就需要有一个表述较长时间的时间划分体系。于是,历法这一事物便被发明出来了。说白了,历法就是用年、月划分时间的人造体系,用来对应四季交替、气候变化,方便古人参考以进行合理耕种。
闰月由来
那闰月是怎么来的呢?据已出土的历史资料表明,秦代实行的是《颛顼历》便已经开始有了闰月。通俗地讲,《颛顼历》把一年定为365.25日,这是当时测算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把一个月定为29又499/940日,这是当时测算的朔望月,也就是月亮从朔到望,再到朔的一个周期。可这样问题就来了,12个月乘以29走499/940日,最后一年等于354.29日,与定好的一年365.25日对不上了。怎么办?古人很变通,想到了用闰月的办法。通过计算,要想补上相差的日子,就每十九年加七个闰月补足就搞定了。
所以说,古人知道闰月的原因,并不是说原本就有闰月的存在。而是古人在历法的计算过程中,为了协调年和月的误差,而人为创造出了“闰月”这一概念。
闰月的演进
但是《颛顼历》有缺点,一是它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始,也就是一年之初在于冬,这既不合农时也不合人们的祈愿;二是它总是在九月的后面闰月,如此死板地置闰方法,几十年下来就会出现明显的季节与日期错位的现象。
所以,汉武帝便召集大臣和天文历法学者们,重新编制历法,这就是《太初历》,又叫《汉历》,是现代我们常用的农历的原型。《汉历》改用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定一年有354.36天,一月有29.53天,开始采用二十四节气来调整闰月的位置,做到日期与节气相对应。
这里要解释一下,汉历是如何用节气来调整闰月位置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划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中气就是指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偶数的节气,比如冬至、惊蛰等等,凡是一个月里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就说明这个月里日期和节气开始产生错位,就要在这个月进行闰月,而这个月跟在哪个月后面就称为闰几月。
结语
通过深入了解闰月产生和演进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闰月的产生是脱胎于古人的智慧,而农业生产的时节需求激发了古人测算天文、制定历法的思维,使得闰月也随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