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同司马光《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历史上很重要的纪实性历史文献,对于后世史学家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很有帮助。我感觉《资治通鉴》很多史实,尤其是汉武帝之前的历史,应该参考借鉴了《史记》的资料。
一、《史记》和《资治通鉴》
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司马迁遭受腐刑之辱后写下的,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对于史前的很多史料,司马迁也是根据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紡撰,有些也是模棱两可,无据可查了。但因为在司马迁之前再没有人整理和记录那段漫长的历史,也就只有这个版本是最权威的了。
2、《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他写的历史时间段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对于西周以前的一千多年历史没有写到,但比《史记》多记载了从汉武帝到五代时期的近一千年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
《资治通鉴》是《史记》的延续,二者记录的史实应该没有多少冲突,应该说都是可信的。
二、司马迁和司马光
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不同朝代的两个人,虽然都 姓司马,但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1、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记录历史的,但他自己的生平却很有争议,包括他的生卒确切年份,老家哪里等信息,其实是不确定的。

2、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佑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佑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我们小时候知道司马光是从那则“司马光砸缸”故事开始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司马光的聪明和机智。

我觉得史记更高的可信度,主要有几个原因:
1.司马迁的资源,兴趣,理想优势
因为司马迁父亲也是太史公,他父亲的遗愿就是写一部通史,但是遗憾未能完成,司马迁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小就积累历史知识,后来他做史官的工作,就像喜欢历史的毛主席进入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一样,肯定是要把当时能找到的历史知识都吸收的,当官的司马光曾官至宰相,他的兴趣不是历史,他没有从小耳濡目染,一辈子积累,走访,考察,调研,他的兴趣大多在做官为官上。
2.司马迁的时间,精力优势
司马迁是做史官的,他可以上班做加班做一天120%的时间研究历史,实地考察,坚持一辈子,司马光从小官一路当到宰相,能有相当的时间吗?司马迁后来替战败被迫投降匈奴的飞将李广的儿子李陵求情被汉武帝阉了,更是只能心动心思写史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觉得就是他主持编撰的,找一群进士之类的学生,把历史书拿出来汇编出来的,资治通鉴里有很多跟史记完全相同,几乎一字不差,我专门看过通鉴里的项羽传记,跟史记里的项羽本纪几乎一字不差!司马光的时代,他跟王安石两个宰相,变法不变法的事搞得苏东坡这个旁观者都头大,贬来贬去好多次,作为宰相,司马光还不费劲心思啊?能有多少时间去写书,去实地考察,调研?
3.司马迁的实地考察的态度态度优势
司马迁因为从小立著史,他所到之处都要实地考察,探访,比如《河渠书》里他实地考差了很多河流,还分析了大禹为何让黄河(记不清黄河还是淮河了)最后入海的前的一段往北拐弯,再比如《魏公子列传》,结尾他专门提到去看了侯赢看守的大梁城夷门,夷门原来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在《孟尝君列传》结尾他提到了实地去考察孟尝君的封地薛城,发现那里的民风非常彪悍,跟孟尝君收留了很多鸡鸣狗盗,好强斗勇之徒有关,还有《项羽本纪》里项羽乌江自刎前跟汉军打那一段写的为啥那么详细呢?因为他女儿嫁给了杨敞,杨敞是项羽自刎后砍了项羽一块尸体被封为赤泉侯的杨喜的曾孙,能不聊这么详细吗?而司马光呢?自己想想吧,肯定是一句话,把历朝历带的历史著作全都搬过来,大家一起分析下谁写的更可信?
所以综上所述,司马迁远比司马光更可信
上一篇:亡羊补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