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怎样一种心境?
前言
这两句出自清朝词人纳兰性德《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用了两个比较有名的典故,题主问的是第一个。
一、 秋风画扇
秋风画扇,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意思是秋天以后,天气凉爽,夏天使用的扇子失去了作用,于是被弃之不用。
班婕妤的故事出自《汉书·外戚传》 。班婕妤是汉朝少见的才女,曾经深受汉成帝宠爱,但是喜新厌旧的皇帝后来被赵飞燕所迷惑。
班婕妤没有办法,主动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曰: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怨歌行》的深意
《怨歌行》亦称《团扇歌》,后人经常用《怨歌行》这个古题作诗,直接或者婉转表达文人怀才不遇的心情。
例如李白的《怨歌行》比较婉转,写了一个失去皇帝宠爱的美女: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曹植的《怨歌行》比较直接: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滕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滕,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张九龄唐玄宗,秋扇的故事
唐朝郑处诲撰写的的《明皇杂录》:
(李林甫)屡陈九龄颇怀诽谤,尸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归燕》诗以贻林甫。……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多次向皇帝说张九龄的坏话,搞得张九龄寝食难安。这年的秋天,唐玄宗让高力士赐给张九龄一个白羽扇。秋天送扇子,把张九龄给吓坏了,连夜作了
《白羽扇赋》献给李隆基,赋曰:
当时而用,任物所长。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安知烦暑,可致清凉?岂无纨素,彩画文章?复有修竹,剖析毫芒。提携密迩,摇动馨香,惟众珍之在御,何短翮之敢当?而(《文粹》作"与")窃思于圣后,且见持于未央。伊昔皋泽之时,亦有云霄之志,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之何忌?肃肃白羽,穆如清风,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大意是,白羽扇在夏天可以发挥它的长处(我张九龄被皇帝重用)。并不是扇子多么好(不是我有本事,而是承蒙皇帝的关爱)。即使秋天到来,白羽扇没有了用处,也会在安静地在箱子里(我不会因此怨恨皇帝您,我一直对您很忠心呀)。
张九龄以白羽扇表明心迹,皇帝您认为我有用处,那么”杀身之何忌“,献出生命也不怕。您觉得我是废物,那么把我放在箱子里不见天日我也能接受。无论皇帝您怎样安排,我都感念圣恩。
四、纳兰词简析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假如人生每一天都像我们第一天见面多好呀,就不会出现秋天时,画扇被抛弃的情况了(我们的感情就不会出现裂痕了)。
明明是你变心了,却说时间久了,变心这种事情很常见。
2、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这四句,用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典故。骊山是二人平时玩乐的场所,山盟海誓并没有什么用处,唐玄宗还是在马嵬坡赐死了杨玉环。
但即使如此,杨玉环却没有什么怨恨。杨玉环死前云:
“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杨太真外传》宋·乐史)
3、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最后两句,是题目中的“柬友”,即说给朋友的话。
您还不如当年的这个唐明皇,至少当年比翼连枝的情感是真挚的。
这两句话,既然是写给好友的,自然不是真正的怨恨朋友。
结束语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首词的第一句令人印象深刻,是难得的警句。 能写出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文字,就不枉为诗人了。
至于“何事秋风悲画扇”以下几句,都是诗词中常见的语言,不记也罢。
@老街味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不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刚相识相知的时候,开心时刻伴随着自己美好的向往就这样在你的心里不断的闪现。每天都期待能和对方见面,但是慢慢地这段感情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发现了自己和对方身上的缺点,对方在你眼里越来越真实。最开始认识时候那种朦胧的美感渐渐的消失。开始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的小事不断的争吵。直到最后的分手。停留在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初识的美好样子。
分手后才懂得回忆那些刚开始的美好!但也只剩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