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瘴气”,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另一个东西“粪毒”。以前小时候在山里玩,夏天只要下了雨,我外婆就不让我穿着拖鞋凉鞋出去乱跑,说是会碰上“粪毒”,到时候满腿长包。现在想来,雨后草地林地里的所谓“粪毒”,应该是和瘴气差不多的东西,人们普遍不知道原因,只觉得玄乎然后给它们一个统称。
所以这里先说结论,古代和近代所说的瘴气,并不是指某种毒气,而是人们所不知晓原因的各种奇怪病症的总称,比如疟疾、痢疾、脚气(维生素B1缺乏症)、沙虱病、中毒、出血热、黄疸等,其中恶性疟疾最有代表性。南方潮湿闷热,是蚊虫和微生物的天堂,被其叮咬就会患病。现代人听闻的传说中的瘴气,则是受各种小说和影视作品、坊间传闻等影响后神话的产物,实际并不存在。
原因一:古代有很多关于瘴气的记载,并且古人自己也做了总结。
关于瘴气一词国内最早的相关记载是在东汉初年。当时交趾叛乱,时任汉朝皇帝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虽然平息了当地的叛乱,但是却因为交趾附近恶劣的环境而伤亡惨重。后来归纳原因,马援认为是南方“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以至于“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这也是瘴气第一次和南方扯上关系,并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成为南方的代名词之一,甚至发展为地域歧视。
原先在中原征战的北方人,慢慢地向南方开拓的时候,遇到了一系列在北方不曾遇见过的问题,开始出现各种“水土不服”,莫名其妙的染病身亡,又因为南方湿热多雨,丛林密布,雾气弥漫,蚊虫数量众多并且常常群聚飞舞,宛如一股黑气,所以不知道原因的古人就用“瘴气”来形象的表示它的存在。
人烟稀少的西南边境,仍能看到成群的蚊虫飞舞,士兵不得不戴防蚊罩
关于它的命名,写《中国通史》的萧璠在《汉宋间文献所见古代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病及其影响》一文提到,最早的“瘴”写法是“障”,意即阻碍,是自然界阻挡古人向四周开拓的一双无形的手,而“瘴”这个更加形象的字被发明出来已经是魏晋时期。
“瘴”字的出现,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也逐渐察觉到南方这双无形的手和特有的疾病有关。唐代《外台秘要》卷五《山瘴疟方一十九首》记载:“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率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别有异病”,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四的《瘴》中也有记载:“南方凡病皆谓之瘴”。
原因二:瘴气在今天是一个几乎消失了的词。
尽管瘴气一词多见于中国古书,并且以古代南方最为著名,但是瘴气其实并不是古代中国独有,更不是湿热的南方独有,可以说古人将其用来代表一切不能理解的疑难杂症。
北魏文成帝讨伐吐谷浑什寅的时候,“八月,西征诸军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九月,诸军济河追之,遇瘴气,多有疾疫,乃引军还,获畜二十余万”。文中的地名“西平”即今天的青海西宁,根据后文详细地描述来看,这里的“瘴气”竟然指的是今天的“高原反应”,后世隋炀帝和唐代薛仁贵经过吐谷浑地盘的时候,也多次提到了这个“瘴气”。
《出三藏记集·法勇法师传》:“登葱岭雪山,栈路险恶,驴驼不通,增水峨峨,绝无草木,山多障气”,《清稗类钞·疾病类·外蒙古易致寒疾》 :“外蒙古各处,皆有汉人贸易,惟冬令苦寒,时有冷瘴中人,使人腿足肿溃”。这里的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加上外蒙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北方,和南方没有一点关系。
国外也有对“瘴气”的描述,比如在意大利就被称为“阴风”。随着人类不停地开辟深山老林作为新的栖息地,并且逐渐适应了这些地方的生活,被称为“瘴乡”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古代人类虽然一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作祟,但是能明显感觉到这个东西跟水和毒虫有关,因而慢慢也总结出了一套规避的方法。从下面这张图就可以看得出来,随着中原汉人不停地向南开拓,“瘴乡”的范围是越来越小的。
时间来到近现代,19世纪的时候,提早在自然科学上大有作为的欧洲人率先认识到了“瘴气”之说的荒谬。英国医生巴德在救治伤寒病人的时候,察觉到很多人即便是没有接触过所谓的密林瘴气,也会大规模患病,由此推断这些病实际是传染物引起的传染病。
几十年后,德国科学家和法国科学家都在一些患病动物中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大量细菌微生物,比如禽霍乱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伤寒杆菌等,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它们与人类身上疾病之间的关系,困扰了人类上千年的瘴气由此被揭开了神秘面纱。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制度的推进,瘴气这个词几乎消失了,原先带有歧视意味的“岭南瘴乡”,早已成为了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实际上在自然界,能够长时间存在的“毒气”非常之少,原始森林中非要说有什么特殊气体的话,除了人们熟知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就是较为丰富的水汽,还有生物分解释放出的甲烷、硫化氢等。硫化氢等气体虽然有毒,但是自然界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浓度质量有限,并且难以聚集,更不可能随风飘散,浓度远远比不上火山口附近。
活跃的火山口会不停的释放有毒的硫化氢
原始森林虽然植物密布,但是并不是密不透风,产生的少量硫化氢会很快被释放到大气层中,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很难对人类产生危害。
原始森林存在的瘴气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氨气,甲烷、一氧化二氟、硫化氢、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和氰化物等有害气体。原始森林的瘴气既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中毒,也可以使人致幻,专家一度怀疑这次在哀牢山遇难的四位科考人员,不排除有被瘴气致幻的可能。
瘴气一般形成在原始森林深处,由于常年的树木落叶、密不透风的阴湿环境、空气自然流动性差,几尺厚的枯叶、枯木、枯草经过常年发酵慢慢散发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形成,与环境、地形、地貌有关,一般容易发生在狭小、坑底和藏风聚气的地带。
由于常年累月的积累,达到饱和浓度的瘴气会不断地向周边侵袭并随着气流缓慢扩散,误入森林的人会慢慢的不知不觉的、有少极多的慢慢吸入有害气体,一些瘴气还有致幻的可能。人在不清醒的条件下,慢慢地就倒在了原始森林中。
原始森林的危险,不仅仅是有瘴气的存在,一些树木、植物、小草以及其它不知名的植物果实,都有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生活在森林中猛禽和异兽也会视人类为猎物,即使是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动物也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所以,如无当地向导和有经验的猎人带领,切勿冒然闯入原始森林。
所以总结起来,原始森林中所谓的瘴气,其实就是一些疾病的代称。
上一篇:加纳有哪些节日
下一篇:葫芦的寓意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