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作为我们中国真正的百科全书,其文化价值无可估量。存世的永乐大典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正本,一个是嘉靖时期的抄本也就是副本。副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被偷,有的在战火中被烧毁了,总之副本存在不足4%。不过也不用可惜,因为正本还在,对于正本到底藏在哪里,一直是个迷。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经过了一百多年,到了嘉靖皇帝时,永乐大典一直存放在登文楼中。嘉靖皇帝非常喜欢永乐大典,经常翻阅。嘉靖三十六年,皇宫发生大火,火势甚至烧到了登文楼,嘉靖皇帝连续下召四次,让人把永乐大典搬出危险区域,可见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是多么的喜欢。嘉靖皇帝经过这一次事故,为了永乐大典更保险,因此命令文人完全按照永乐大典正本照抄了一本,终于用了四年,永乐大典的副本造成了。从此副本留存在世,而正本的下落之谜,史书从来没有提到过,那么正本到底藏在哪里呢?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永乐大典正本也许是藏在了嘉靖皇帝永陵的地宫当中。
嘉靖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隆庆皇帝把自己父亲生前喜欢的东西进行陪葬也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一直以来的惯例。既然永乐大典嘉靖皇帝很喜欢,隆庆皇帝把它陪葬在皇陵中也是人之常情嘛!隆庆皇帝是个孝顺的皇帝,他把父亲最喜欢的永乐大典一起陪葬,别人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还有副本在嘛,拿正本去陪葬无所谓了。再者史书中记载,在嘉靖皇帝丧事办完后,隆庆皇帝可是请了以前维护永乐大典那些官员进行庆功宴的,隆庆在宴上赞赏了这些官员,大家有了奖赏,从此永乐大典正本的记载就再也没有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隆庆皇帝之所以宴请那些文官,可能是因为奖赏他们把永乐大典藏在皇陵的功劳,同时也是警报他们从此不在提及永乐大典用来陪葬的事情,所以后世也就没有了永乐大典正本的记载。
嘉靖皇帝的永陵地宫真的有空间放下永乐大典吗?经过探测,永陵的地宫空间巨大,当下永乐大典绰绰有余。永陵的规模在明朝十三陵中可是数一数二的,甚至比朱棣的长陵还要大,可见当时建造永陵,嘉靖皇帝就有把永乐大典正本陪葬的心思吧,所以把自己的陵墓造的特别大。不管我们的猜测对不对,总之我们是希望永乐大典的正本真的在永陵地宫当中,哪天打开了永陵地宫,我们就知道了,如果永乐大典正本真的存在,这是我们文化无比的幸甚啊!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主持,由大学士解缙带领三千名儒臣编修的一部百科全书。朱棣虽然昏庸,可是编纂这部大典,可谓是丰功伟绩,历史上留下清名。
此书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从先秦到明初的典藏,都被抄录在此书中。包括道经,戏剧,评话,工艺,农艺,史,子,集等内容,明朝的典藏比较丰富,元朝搜罗的一些诸子百家,唐宋书籍,都被罗列抄写在大典里,《永乐大典》花费了四年多时间,一共11095册,三亿七千万的小楷,虽然此书编纂工程浩大,但是很有意义。
此后明朝皇宫里发生过一次火灾,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担心再次失火把此书毁坏,于是又派人重新幕写一部,由一百多文儒五年幕写成功,藏于史书崴。而永乐年间的藏于北京文楼。
《永乐大典》现在只存有少量副本,即嘉靖年的幕写本。
正本到了哪里,一直是个迷。有说焚于明末灭亡期间,也有说到了朱厚熜永陵的墓里,做了殉葬品。因为这部大典一直是朱棣的最爱,平时案牍上总有一部《永乐大典》随时翻看。
因为这部大典是解缙带领文人编写的,解缙乃明朝三才子之一,尤擅狂草,这是现存的解缙书法影印,可谓游龙戏凤,潇潇洒洒,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现在能够找到正本,很有可能看到解缙的书法,那的确是三生有幸的事,可惜正本至今都是迷。
现在我们只能知道,嘉靖期间幕写的副本的下落。
第一,嘉庆,道光年间,官员偷窃,夹带私藏,带出去卖钱的卖钱,私藏的私藏,一万多册的书,到了清朝清点翰林院时,只剩下了不足五千册。
第二,清朝的大臣文廷式偷走了100册。
第三,翰林院的人下班时,也偷着带出去。
这样,到了光绪年间,剩下了800多册。
第四,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烧毁了很多,剩下64册,这64册被清末大臣陆润庠运回家典藏。后在当时任教育司科长的鲁迅主持下,64册召回。可以说,这件事上陆润庠和鲁迅功劳很大,为保护国家文物书做了贡献。
后经过多方征集,这批书增加到93册,战乱期间运到美国收藏,1965年,被运回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现在台湾仅有60册。
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国家多方搜集,在民间组织,大学图书馆,以及文管会协助下,一共搜集27册《永乐大典》,在国家图书馆收藏。
第六,五十年代初,苏联归还被沙俄和日本掠走的64册。
第七,经过各方收集,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一共162册,上海图书馆1册,四川大学图书馆一册。
第八,日本,德国,英国,美国,韩国,越南几个国家一共藏有100多册。
第九,南京图书馆一楼,大厅的展厅室,有一页。虽然只有一页,价值连城。据说是国民党运到台湾的时候,遗漏的。
综上所述,现在世界上一共藏有约400册,其中北京国家图书馆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