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一般指的是围棋或象棋。《蔡邕传》夫书画辞赋,才知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意思是,书,画、辞、赋都是一个人的小才,而匡复国政,治理国政,用不上这些小才。所以,大才者指得是治国安邦之才。
围棋,据西汉杨雄《方言》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关于围棋的起源,先秦史观编的《世本》说:“尧造围棋”;晋,张华《博物志》说:“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潜确居类书》说:“夏人乌曹作围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卫国太叔文子的一段话:“今宁子事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象棋属于国粹,《楚辞·招魂》中记载:“蓖蔽象棋,有六薄些”,这就证明在2000多年以前,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称。但当时的象棋,可不是现在的象棋。《史记·苏秦列传》六博注说:“博,着也,行六棋,故曰六博”。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叫“六博”。棋子的名称有卢,雉、犊、塞、枭。塞有两枚,枭为首,即为主帅。《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燕则斗象棋丽舞郑女”……
现在,象棋普及率要比围棋高,围棋渐渐成为高层次的人的雅事,象棋却贵贱老幼咸宜。围棋是不分名称的,棋子就是棋子,一子就是一人,人可左右占位,围住就行,象棋有帅有车,有相有卒,等级分明,各有限制。而中国的象棋代代不衰,恐怕是中国人太爱政治的缘故吧?他们喜欢自己做将做帅,调车调马,贵人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再一次施展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平民者则作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象棋与围棋,象棋的设计是等级机制,帅车马炮象士卒,是个官僚体系,属于政治和军事斗争。而围棋的每个子都是平等的,是市场经济,所以围棋在底层规则上变化多端,丰富多彩。象棋是搞掉老大,围棋是争夺生存空间。象棋:象征着政治和军事,而围棋象征着空间思维。
中国古代讲“琴棋书画”的棋,特指“围棋”,相传是“尧舜禹”中的帝尧,为了教育儿子所做。据说其子性急,尧为了打磨他的性子,就发明了围棋,以此熏陶儿子的性格。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后来绵延至今,历史上涌现过无量围棋高手,也流传过各种珍贵材质的棋子、棋盘,也远传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地。而近代公认的绝顶的棋圣则是吴清源,前几年有他的人物传记电影《吴清源》,感兴趣的,建议找这个电影看一下,很快就对围墙有个更直观的感性认识。现代中国公认的大师是聂卫平,纵横棋坛多年,享誉世界。
而围棋文化,也渗透到东南亚诸国文化和生活之中,影响了很多人。除了中国,日本也非常崇敬围棋,在漫画《棋魂》中也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