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告诉我,“丧家三年不沾红,育儿五年莫养宠”,如果哪一户人家家里办丧事,那么三年内都不要去置办喜事,否则会很容易给这个家庭带来麻烦。如果家里面有了小宝宝,那么五年内都不要再养宠物,否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利的。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除了有优美的古诗词,深奥的易经论语之外,还有其中的农村人莫大智慧的俗语,比如说,“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这些俗语都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流传到今天,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丧家三年不沾红”是什么意思呢?
虽然说只是一句简单的俗语,可是却深深地表达着在过去的丧葬文化当中,有人们对于逝者离世么的怀念和尊敬。
其中丧家指的是一个家庭当中,有人过世了,正处于一种悲伤的情绪当中。
不沾红,从表面的意思来看,红色代表着喜庆,也就是说不要办一些喜事。
丧家三年不沾红,指的是一个家庭当中,如果有人去世了,那么最好三年内都不要办一些喜事。
这些喜事包括家里面有人结婚,过年的时候贴对联等。
对于这一点,我感受还是比较深刻的,包括现在农村,不少地方还在实施着这样的习俗。
当年奶奶去世以后,原本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面大门口都会贴上红色的喜庆对联,结果换上了紫色黑字的挽联。
如果我们在村里面转一转,看到哪一家门上的对联不是红色的,那么基本上也能够猜到这个家庭在过年之前,刚办了丧事。
通过贴对联的形式,表达着家庭对于逝者的尊重与怀念,通过一种别样的形式来纪念他们。
很多人或许比较困惑,那如果家里面真的有喜事要办,又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当家属感觉到老人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那么这时候如果家里面要办喜事,多办是赶紧提前办。
一方面,避免老人在去世以后,按照习俗没有办法进行办喜事。
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办喜事的方式,能够让老人恢复身体健康,驱走病魔。这在农村,有个专门的俗语叫“冲喜”。
当然了,有些家庭直接选择了三年之后再来办。
那如果在这三年时间里,有孩子要出生降临,那么满月酒这样的喜事还要办吗?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是可以来办的。婴儿的出生,意味着新的生命来到,是一件好事,说明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家族之中,又有了新的成员,这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二.育儿五年莫养宠,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来看,指的是孩子出生以后,最好在五年之内,家里面都不要养宠物。
我老婆当时怀着孩子的时候,在双方家人强烈的要求之下,将陪伴了我们六年的一只蓝猫寄存到了朋友家里。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宠物和育儿联系起来呢?
其实之所以说出这样的俗语,其实一个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什么说育儿五年莫养宠?
在农村,有很多人喜欢养一些猫狗之类的宠物,这些宠物往往喜欢跑来跑去,身上难免会有一些病菌和跳蚤。
如果家里面有孕妇了,还长期和这些宠物呆在一起,那么难免可能会带来一些病菌。
再加上孕妇平时吃东西的频率比较多,宠物身上的一些病菌,有可能会进入到孕妇的肚子里。
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都喜欢抱着小动物,有时候忙着忙着就忘了洗手,动物的皮毛上的一些病菌也就随之入口。
这样的情况下,孕妇很容易生病,抵抗力变弱,甚至有一些胎儿在肚子里也会因为病菌的侵扰,发生一些畸形病变,都是有可能会出现的。
而哪怕即使生下了孩子,因为孩子年龄层次比较小,或许喜欢逗逗宠物,孩子又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有时候会被宠物所伤到。
比如说孩子被一些小狗,小猫所咬到,不仅仅要打破伤风针,甚至还会留下疤痕和印记。
一般家里面有孕妇的情况,很多人都会将宠物托管到一些亲戚朋友家来养。等到孩子大了以后,再养回来或者是重新养宠物。
这便是育儿五年莫养宠的重要原因。
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俗语了?
这样的俗语在民间其实是特别多,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仪器来测量或者是预测一些事情,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规律。
而这些经验往往都比较实用,于是便通过短句的形式进行传播。
比如说,“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娶妻莫娶螃蟹女”,“人过七十不上坟”等等,这些俗语都流传的比较广泛。
甚至还有一些一直流传到至今,并为人们所采用。
四.如何看待这些民间俗语了?
这些俗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着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每一个俗语背后,或许都有着很多精彩和难忘的故事。
因此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不要一味地去否定这些俗语,而是要学会辩证的来看待。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看哪些是能够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写在最后:
“丧家三年不沾红,育儿五年莫养宠”,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俗语,它告诉了我们一些传统的习俗,也告诉了一些我们在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你有听说过这句俗语吗?你觉得有道理吗?都来说说。
俗语,是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因其通俗易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传统文化。
正是因为接地气的原因,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俗语的影子。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指导作用。
一、丧家三年不沾红。
在古代,“孝”是用来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那最能体现这个人是真孝还是假孝,就是看其在父母去世后能不能为父母守孝三年。
为父母守孝,在古代是一件上到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要遵守的事情。在这三年内,家里过年不能贴红对联、不能办喜事、不能吃荤、不能饮酒、不能外出、会客等等。总之,一切和喜(红)事有关的事情都不能办理和参加。
要是遇到重孝,守重孝的孝子还不能在家居住。要为父母守墓,在父母坟前打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土块。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被别人笑话,还会被人们所传颂,被人们所敬仰。
现在吗,这些自然都是没有了的,但一些传统禁忌还是需要遵守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对父母孝心之所在。
二、育儿五年莫养宠。
在孩子刚生下来的五年内,不要养宠物。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一年内能收获的粮食有限。加上家里新添了人口,婴儿又需要母亲来照顾,家里的劳动力就会有所减少,收获的粮食自然会要比往年少。这时候要是养宠物的话,粮食就有可能会发生不够吃的现象,人或宠就要挨饿。所以,这时候最好是不要养宠物。
就是现在,粮食不缺,在孩子刚生下来的五年内也是不宜养宠物的。因为这个期间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关爱和照顾的时候,这时候养宠物父母难免会被分散掉一部分精力。要是万一发生因“毛孩”而慢待亲子的是事,家人又会吵架?所以,干脆还是不要养了。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还真是无穷的。虽然在具体行事上,今人和古人不同,但大的方向还是差不多的。足矣见,古人之远见。
下一篇:酥油茶,新疆酥油茶是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