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赵州桥,另梁思成遗憾终生。
在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看来,
赵州桥的建造工艺,
比欧洲早了1200多年,
所以可称得上是历史工程中无价的奇迹。
然而这座大石桥的整修,
为什么会令梁思成相当痛心甚至遗憾终生呢?
曾经几十年的小学语文课本里,
将赵州桥描述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历经近一千四百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坚固地屹立着”。
如今的赵州桥已经建成公园和桥梁博物馆,
仍有一些游客因儿时的记忆前来一览古桥的风采。
但眼前如此崭新的赵州桥,
怎么也看不出来有1400年的沧桑历史。
始建于隋朝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唐宋明清各代均曾有过整修,
至晚清时桥体已损毁严重。
直至1950年代赵州桥经历了最为大规模的一次修整,
当时河北省公路局的一位负责同志说,
安济桥难得一次大修机会,
从长远考虑,可换可不换的旧石件尽量更换。
最后实施的大修工程方案,
桥面的旧石板全部更新,
在桥面上人工磨出一道“车辙沟”和一个“驴蹄印”,
1000多年历史的桥面石板被废弃。
最终,桥的建造工艺和外貌都被改变了。
早在1930年代,
梁思成曾提供给国民政府关于赵州桥的修缮方案,
着重提出修缮大桥,不必全面翻新。
1963年,梁思成公开撰文,
相当克制地表达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同意见。
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
意见中的“遗憾”“美中不足”等词语的使用,
已是相当大胆的表态,可见心有多痛。
赵州桥,一座现代工艺复原精美焕然一新的大石桥,
名字是真的,桥已经消失了。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该桥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至大业年间(598~618年),由名匠李春设计建造。桥身为单拱,弧形。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径37.37米,由二十八道独立石拱纵向构成。桥拱肩敞开,两侧各建两个小拱,即敞肩栱。
这一设计构思巧妙,不仅使巨大的桥身减少水流阻力,减轻大拱券和地脚的载重,节约石料,而且造型优美。这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对我国隋代以后的桥梁建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桥两边栏板望柱上雕刻有各种蛟龙、兽面、竹节、花草等图案,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线条流畅。另有拱顶的龙头、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等点缀于桥身两侧,使桥更加精致俊秀。
1955~1958年由国家拨专款全面修复和加固,桥面和两侧望柱、栏板是依据施工中所挖出的遗物仿制。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在世界各地多方筛选和考证。确认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空腹式石拱桥,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1961年,赵州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