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法家,主要有三类分支,分别是法、术、势,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商鞅,申不害,慎到。将这三派融为一体的是韩非,因此我们说,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同时,秦朝丞相李斯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的核心理念是提倡法制,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度。
我们最早接触也是比较熟知的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是法家“法”的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期,注重赏罚分明,制度非常严格,他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和与之前治国理念相反的“刑上大夫”,这些理念成就了秦国,让秦国愈发强大起来。
法家“术”的代表人物是申不害,所谓“术”就是权术,让君主学会利用权术来驾驭群臣,同时也注意到“法”和“势”的作用。“术”是有明显的两面性,遇明主则强,遇庸主则衰。这就体现在君主的才能上,有能者,国家就会兴旺。反之,很容易走向衰落。申不害在韩国变法15年,使韩国国力增强。在韩国韩昭侯死后,韩国就迅速衰落了。
法家“势”的代表人物是慎到,“势”就是主张君主运用自己权势来维持统治。
韩非融合了上述三派法家的思想,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深受嬴政的赏识。
李斯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法家的行动派。
在秦朝以后的封建时期,中国基本一直执行着法家和儒家并用的格局。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主张以法治国为核心的重要思想派别,目的是富国强兵;有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法家代表者:商鞅、韩非、李斯……今天介绍的是他们的前辈——春秋时的子产!
子产(?——公元前522年),姓姬名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人;郑穆公是他祖父!
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执政,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改革:内政上团结王室各派,保证了郑国政局的稳定,改革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化,有利于经济发展;外交上善于辞令,维护了郑国该有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制订法律:公元前536年,子产为了适应时代和整理社会秩序的需要,与时俱进地铸造刑书;子产把刑书三篇铸造在铜鼎上,公之于众,这就是子产的“铸刑书”;子产铸刑书创造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在法律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子产的改革使郑国国力提升,有中兴之势;他本人因“铸刑书”被清代史学家称为“春秋第一人”!
我以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是春秋战国时的商鞅,商鞅是卫国人,时逢秦孝公召贤讷士,来到秦国,被秦孝公赏识重用,开始了历史上最为蓍名的商鞅变法,变法的内容主要有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法律上实行联坐制度,一人犯法,有关联的连坐受罚,军事上奖励军功,只要有军功,便受到提拔和奖励,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制度。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的富裕强大起来,兵强而粮足,从列强中 脱颖而出,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 基础。虽然商鞅在秦孝公死后,受到了保守贵族势力的反扑和清算,惨死于车裂酷刑,但他所施行的变法却实行延续下来,使后来的秦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最终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中国。可以说商鞅变法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影响了中国历史与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