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什么时候变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啦?
中医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实践时间长达几千年,然而,由于中医理论错误,中医实践始终停留在盲人摸象、摸石头过河阶段上。
下面,分开话题,仔细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关于中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整体考虑,辩证施治”;“中医治未病”;“中医眼里无大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固本培元,驱邪扶正”“通则不痛,通则不痛”;“阴阳失调,寒邪侵洇”这些都是中医大师甚至国医大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对于中医到底以什么见长,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统一意见。一个大师一个腔,一个大师一个调。向来声称以整体见长的中医现在怎么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二、关于中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际上,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行业。它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时间的医疗实践,其实践历史远超中医作为一门学问的时间。
人食五谷杂粮,不断进化,终究会有疾病相随。有病之后怎么办?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治疗。可以这么说,人类进化到现在都十几万年的历程,也就是诊治疾病的实践过程。相对于人类进化史,中医作为一门专门的行业,其实践时间短多了。
尽管诊治疾病实践活动伴随人类进化十几万年时间,尽管中医作为一专业也有两千年历史,但是,指导中医实践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是错误的,所以中医实践始终停留在盲人摸象、摸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
要想真的解决疾病问题,必须在两个方面做到真正的清晰明白。一是对生命(人体)本质的理论认知;二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药物)成分的认知。这两点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基本条件。
很显然,现在再看中医理论,在这两点上,中医认知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始朴素的初级阶段。所以,中医的实践怎么会能有提高呢?
整体考虑也好,具体分析也罢,中医指导思想错误,认知理论错误,中医药的实践活动终究不会更进一步。留给世人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哲学辨证法的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所以有人就说中医不科学,中医不能治病。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应该与当今医学界提倡的个性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通俗地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曾经写过的病案为例:患者为智障老人,以尿频尿急来诊,曾在香港医院按尿道炎常规治疗多次,但效果不好,仍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只好求中医治疗。来诊时每五至十分钟左右去一次厕所,晚一会儿就会尿裤子。西医常规用抗生素治疗,严重的输液后症状很快消失。但这位病人很特别,用药就好,隔几天又发作,如此反复达两月,且每次发作更严重。中医的方法与西医不同,不看化验报告,除问患者家属症状外,还要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看舌头,查脉象。这个病人与普通患者不同之处在于独特的饮食习惯,她不吃米饭,不吃青菜和水果。只吃饼干,烤面包,烧饼等味道香浓,容易上火的食物,渴则喝可乐汽水类饮料。这种生活习惯,按中医理论辨证,患者体质会发生改变,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变化。前期,病人内热症状明显,西医消炎效果很好,但病人饮食习惯没有改变,内热体质如常,积累到一定阶段,病情必然反复。内热长期潜伏身体,久则伤阴,阴液不足,尿量减少,如厕时小便难出。此时,观察病人舌头可看到舌质红无舌苔有裂纹。中医依据病人的症状和舌象特征进行辨证治疗,取得很好疗效。当然,达到根治使病情不再反复,需要一定时间,特征性痊愈指标不仅是病人尿频尿急症状消失,主要看舌头的裂纹有无消失,舌苔有无恢复。这个病人断续服中药近两月,随访年余未复发。西医现在提倡个性化治疗,也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法思想,谁敢说它不科学?
中医的方法在于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和实践性,怎样才能够做到?
答:
这说的是很对的!在中医的整个诊疗过程中,中医的思维里都一定不能够离开整体(炁)这个层面,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推进,首先从气出发推导出病人属阴或者属于阳证,或者真阴假阳,假阳真阴证。
比如我们现在推出了的是“阴证”,那么第二步继续往前推出是在表或者是在里,在经抑或是在络,在脏或者是在腑,在气又或者是在血,属虚或者是属实,属寒或者是属热,因风或者是因热等等。
比如说我们推出了的是“风寒表实证”,在肺系卫分,这以下再排除了饮食,七情等不内外因以后就好办了。
然后根据古人的实践,开出了“麻黄汤”,或者“华盖散”,等等舒风解表去寒的中药,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加减一下就很不错了。
中医大概就是这样做到的吧,不一而足。
上一篇: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下一篇:高铁上面的电线为什么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