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5个笨贼因为1截胶布而葬送了自己BOSS的仕途,最终导致美国总统辞职、69名官员坐牢和1个小国灭亡,这就是“水门事件”。而具体的来龙去脉,还要从越南战争说起。

事件起因:关乎尼克松脸面和连任的越南战争
1955年,越南战争爆发,爱管闲事的美国大兵毫无意外地卷了进去。
当时的越南一分为二,分别是南越和北越。其中,苏联支持北越,美国支持南越。看似是越南的内战,实则是两个阵营的较量。

这场战争,大大出乎了美国人的意料。他们本想借助武器装备的优势,可以风卷残云地结束战争,哪料到南越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非但没有胜利,还让美国兵伤亡惨重。
这下美国人慌了!撤退吧,太丢脸;坚持吧,又打不过。而美国国内的纳税人们也开始反战——战争让他们贴进去不少钱,而且不知道未来还要填进去多少钱。
纳税人不同意,美军的家属也不同意——已经战亡30000多人,再这样打下去,保不齐哪天就轮到自己的家人了。
总结来说,这段时间的美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国内形势一片混乱。
1968年,尼克松竞选总统时立下了誓言——把美国大兵带回家。这个竞选誓言,赢得了很多美国选民的支持。
1969年上台后,尼克松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自己曾经吹过的牛皮——停止这场战争,好让美军体面地撤退越南战场。
停战最好的办法是把对方打怕,或者主动认输。美国佬死要面子,主动认输是不可能的,否则自己作为军事大国的颜面将荡然无存!那就只剩一条路了——把对方打怕!

当时北越采用的是游击战术,把美军和南越军打得那叫一个“草木皆兵”。既然游击战打不过,那就只能发挥装备优势了。
美军动用了几十架轰炸机,对北越进行了持续性的狂轰滥炸。这一下,确实把北越打疼了。
此时,尼克松开始提出和平谈判,而北越也意识到,如果美军扛下去,内战就很难结束。无奈之下,北越和美军、南越签订了《巴黎和平协定》。
糊弄完北越,美军又开始糊弄南越,尼克松告诉南越——只要北越不听话,美国依然会派军队参与。
按理说,尼克松已经兑现了竞选时的誓言。但此时的尼克松,4年的总统任职期限也即将到来。如何才能通过连任,坐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呢?
尼克松的连任危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美国总统的任期是4年,可以连任一届。尼克松从1969年1月20日进驻白宫后,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解决越南战争上,自己还没有好好享受。

客观来说,尼克松通过越南战争保存了美军颜面,化解了纳税人和家属的反战情绪,可以说功不可没,继续连任的概率很高。
但此时,美国民主党的支持率也不错。我们国家有句老话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尼克松也明白这个道理。
要想和民主党竞争,必须得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于是,这才有了“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5个笨贼,让尼克松后悔莫及
为了掌握民主党的举动,尼克松开始谋划如何才能窃取情报。
事实上,早在1971年的时候,尼克松就有自己的亲信部队——白宫管道工组织。
名字是“管道工”,却不是修理下水道的,这是一支秘密的间谍部队,但是水平并不怎么样。
早在1971年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中,该组织奉命调查泄密事件的主角,希望通过挖掘证据给对方定罪,但是失败了。关键是,事情没做成,还把组织曝光了,导致队伍解散。
接下来,随着尼克松任期即将到来,白宫管道工组织开始摇身一变,从一个秘密组织变成了“总统连任委员会”,职能就是帮助尼克松连任。
说到这里,我实在想不明白尼克松的脑回路:“五角大楼泄密事件”都搞不定的人,尼克松怎么会让他们帮助自己连任?

果不其然,这帮人又“不负众望”地搞砸了!
1972年6月17日,5个“总统连任会”成员潜入竞争对手民主党的总部水门大厦,试图维修藏在6楼办公室的窃听装备。
潜入的时间,是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的凌晨2:30。为了防止大门关闭,5个人用胶布粘住了门锁。
巡逻人员发现后,也没当回事,顺手就撕下了胶布。岂料,5个蠢贼丝毫没有引起警觉,又把胶布重新粘了回去。

事实上,用胶布粘门锁是清洁工的常用手段。但凌晨2点多,清洁工早已下班。那么,是谁两次粘住了门锁?
巡逻人员立马报警,很快就抓到了这5个人。于是,水门事件爆发了。
更搞笑的是,5个笨贼不是一般的怂,还没等警察审问,就竹筒倒豆子一样供出了所有事情。
欲盖弥彰:总统也不管用!
水门事件爆发后,无论是民主党还是舆论媒体都在指责这场丑闻的幕后策划者尼克松。

谁也想不到,美国总统居然会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
面对5个猪队友的供词,尼克松开始耍赖,声称这是赤裸裸的诬陷,而CIA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并发下了毒誓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美国国会一看最高元首都发下了毒誓,就转移了调查方向,使得尼克松成功在1972年连任。
此时的民主党人相当郁闷——自己老巢被人监听,证据确凿却无法定罪,而罪魁祸首还以碾压式的优势连任总统!他们越想越生气,就偷偷地对尼克松进行了调查。当然,警方和两名记者也参与了进去。
这一调查不要紧,警方发现尼克松的两个亲信参与其中,还有25000美元的转账记录。
面对这些证据,尼克松也不再发毒誓了,直接动用了手中的权利——谁敢调查,就撤谁的职!一时间,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联邦司法部部长和副部长全被撤了职。
但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尼克松发毒誓做伪证、动用权力阻拦调查的事件还是被民主党抓住了把柄,而最大的证据就是25000元的封口费,这笔钱正是来源于尼克松。

而《华盛顿邮报》的两个记者穷追猛打,通过越来越多的证人爆料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五个笨贼是受尼克松的律师指示,而律师是受尼克松授权!
眼看耍不了赖,尼克松索性承认了自己的监听。事实上,监听对手,是很多候选人的常用手段,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尼克松比较倒霉。
美国最高法院说了:既然你有录音,就把录音带交出来以证清白。
尼克松可没那么傻,如果交出录音带,自己指示律师监听民主党的事情就败露了。怎么办呢?尼克松又想出来一个主意——跟水门事件有关的录音,要么删除,要么以“无关数据”的理由拒绝提供。

但在蛛丝马迹中,最高法院还是发现了尼克松下令监听白宫的证据。
事情的结果: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
随着越来越来的参与者倒戈,尼克松已经走投无路。此时的他,面临被众议院弹劾下台的风险。
主动辞职和被动辞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保存自己最后的颜面,尼克松选择了主动辞职。

1974年8月,尼克松发表了辞职演讲;第二天,同党派的福特接任新总统,并赦免了尼克松的间谍罪行。至此,水门事件告一段落。
但没想到的是,越南又开始发生了战争。之前尼克松在位时,曾给南越许下了承诺——如果北越挑起战争,美军就派兵支援。接任的福特,会履行尼克松的诺言吗?
抱着试探的心态,北越再次发动了对南越的战争。但直到南越灭亡,美国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最终,南越灭亡,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

再说美国国内。水门事件,对美国人的打击是沉重的。谁也想不到,身为一国元首的尼克松,居然会用下三滥的手段监听白宫和竞争对手。除了监听这些,恐怕美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也处于监听之中,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一直执着地追踪水门事件的2个记者,则获得了新闻界的奥斯卡大奖——普利策奖。
结束语
尼克松的下台,真的是因为窃听风波吗?不!美国政客监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只是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会说出来。要怪,也只能怪尼克松倒霉。
真正导致尼克松下台的原因,是他利用手中的权利,极力干涉和阻拦司法机关的检查,这才是美国佬无法忍受的“红线”。因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客观来说,尼克松是一个出色的美国政客,实现了自己竞选时的誓言。其实,就算没有对民主党的监听,他也很有可能继续连任。水门事件,无非是一场“画蛇添足”的多余之举。
这起事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算手眼遮天的美国总统,也无法抹掉自己的罪行,更何况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呢?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坏事。你以为的“不知不觉”,可能在别人看来只是“掩耳盗铃”。
水门事件是指时任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尼克松为了在即将来临的大选中击败民主党候选人,于是尼克松下令安排人员偷偷的潜入民主党所在的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设备,以及偷拍民族党竞选资料。
但是在尼克松的间谍被民主党人抓获以后,尼克松利用国民的信任成功掩盖了事件的真相。

然而过了不久,不断有人寄举报材料给监察部门,于是这件事情便越来越受到关注。
最后,尼克松妄图使用总统的行政权压制司法权,但是敌不过民众舆论的呼声最终被迫辞职。

事情的起因应该是:尼克松经常地对自己地手下进行窃听,并且在白宫也安装了窃听器。所以在即将来临地大选中以为民主党也非常地好糊弄,便安排了工作人员直接潜入水门大厦。
可是,这些人被抓住了。于是民主党开始调查,却被尼克松利用行政职权所掩盖,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
发展阶段:尼克松成功地连任了总统,本以为事情已经结束。可是一封封不知来路的匿名举报信又将这件事情的真相公布于众,民主党组织人员调查,民众也群情激愤反抗尼克松。

但是尼克松没有屈服,利用总统的行政特权不断的拖延上交证据,而且对证据进行修改。并且在形势极其不利于自己的时候直接下命令罢免负责调查的检查官,而且撤销了中央监察机构。
这样的结果使民众更加愤怒,美国媒体也不断的煽动。
事情的终结:水门事件以尼克松总统的引咎辞职为结束,这代表着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是万能的。

美国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政治得到了试验,证明了美国权力机构的合理性。结合水门事件所处的特殊国际时期,不排除这时有着国外其他势力的干预。
在美国民众的作用下,美国总统因为丑闻而下台,这种民主制度还是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可以防止总统成为一个权力不受限制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