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历代君主,无论强大如秦始皇汉武帝还是无能如汉献帝、晋惠帝,在他们内心,肯定也是希望能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但是由于都是家天下,君主候选人有限,所以很多帝王都比较平庸甚至愚钝,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皇权旁落,朝政被太后或权臣把持,最终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丢失皇位和性命。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反方:没有掣肘也无能
汉怀帝刘禅,据守巴蜀。但在曹操派邓艾攻到成都的时候,刘禅竟然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结果是刘禅与蜀汉全部大臣被带回魏国,交司马昭处置。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还派人服侍他。司马昭假装关心地问刘禅:“安乐公在魏国会不会思念蜀国呢?”刘禅停下来,不解地说:“我在这儿很快乐,每天无忧无虑,为什么要思念蜀国?”司马昭听完笑了笑,那些蜀国大臣的脸色都很难看。
子不如父,尽管有贤臣辅佐,无奈昏聩无能,胸无大志,断送了来之不易的江山。
正方:有掣肘也有大作为
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玄烨8岁(虚岁)登基的时候,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但不久被鳌拜渐擅实权。在康熙十四岁的时候,鳌拜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可见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布库”的游戏,16岁的时候,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军事上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创“多伦会盟”联盟蒙古。奠下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所以老农认为,如果君主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根本不在乎有不有掣肘都能创建大业;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即使没有掣肘也是碌碌无为,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