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这没什么好说的。
虎门今天属于东莞,当时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口岸。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虎门销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毁的不是烟草而是毒品鸦片,所以我觉得虎门销烟改叫虎门禁毒更合理一些。
我觉得我们应该设立禁毒日,纪念虎门销烟的历史。
言归正传,我觉得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是无奈无知和无私的三无行动!
一,无奈。
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
道光为什么对禁毒犹豫不决,因为他也知道洋鬼子不好惹。可是,坐视白银不断流失,这会造成中国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必然会是亡国灭种危机。上一次的白银外流就是明末,崇祯收不上来银子,整个国家就灭亡了。
洋鬼子惹不起,可是这就是坐视不理会亡国。林则徐只好无奈的硬着头皮上了。
二,无知。
林则徐虽然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是对列强的认识远远不够。
林则徐认为洋人士兵因为脚上有绑腿而无法弯曲膝盖。因此,发生战斗直接迎接英军上岸,岸上只要他摔倒就任人宰割了。这样的战术,幸好道光把他贬官到新疆,要不然也是琦善那样的小丑卖国贼。
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用这种方式搞贸易战,已经被证明对蒙古等草原民族无效,凭什么对英国人就有效?
林则徐禁烟主要只针对英方商人,而不太注意扑杀中国方面的鸦片走私势力,对吸食鸦片者也只有惩戒而无引导之术,结果虽然缴获了大量鸦片,但并未使鸦片走私绝迹。关键是,内外双重标准,让英国国会更容易通过对清政府的战争议案。
在查缴鸦片后,要外商写保证书,以后永不夹带鸦片,违者处死。林则徐过于相信外国人的信用,这也太天真了!保证书要有用,还要枪杆子干什么?
三,无私。
在当时是情况下,做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实际上是把自己放火上烤。大部分人都是明哲保身,不去做,而林则徐愿意去,一方面有对为道光分忧的意思,另一方面体现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