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将帅应具备哪几种素质
admin
2023-07-06 14:08:29

中国古代将帅应具备哪几种素质

中国古代将帅应具备哪几种素质图1

1、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的标准。

2、具备文武兼备、智勇双全。

3、具备“仁”、“勇”、“智”、“义”、“信”等条件。

4、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物质力量的“轻重强弱之形”;要认识敌我双方将领的才能;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意图。

孙子提出了将帅应当具备的五种德行

孙子提出了军队将帅应当具备五种德行是智、信、仁、勇、严也。也就是一个好的将领应该具备才智,诚信,仁爱,勇敢,威严等五个德行。

在孙子兵法中,两军交战拼的不仅仅是兵力和财力,而是德行和文化,人也是如此,人这一生拼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智力和力量,拼的也是自己的德行和涵养。

中国古代将帅应具备哪几种素质图2

孙子兵法其他情况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仁智信严

《孙子兵法·计篇》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就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这并不能概括孙武对将领素质的要求。他在《九变》篇中还写道:“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这是从将领性格方面考虑的,补充了“五德”的不足。“勇”是美德,但“必死”、鲁莽就可能被敌诱杀;“爱人”是美德,但过分爱民则会因掩护民众而导致烦劳;“廉”是美德 ,但过分廉洁自爱亦会因受不起敌人的侮辱,而失去理智。至于贪生怕死,一触即发的将领,自然是不堪大任的。这样,孙武就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2 “三具”论

《管子》认为,“为兵之数,……在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4]为此,将领必须“三具”,即要“知形”、“知能”、“知意”:“人之众寡,士之粗精,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5]所谓“知形”,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物质力量的“轻重强弱之形”;“知能”,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将领的才能;“知意”,就是要认识敌我双方军事行动的意图。作为将领必须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闻无极”,“见未形”。 2.3 “五德”论

《司马法》认为,将领必须具备“仁”、“勇”、“智”、“义”、“信”等条件。“凡民,以仁救,以义战,以智决,以勇斗,以信专,以利动,以功胜。故心中仁,行中义,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6]将领的思想要合乎“仁”,行为要合乎“义”,处理事务要靠“智”,制服强敌要靠“勇”,长久地赢得人心要靠“信”。

2.4 “五慎四德”论

《吴子兵法》把将领的素质概括为“总文武,兼刚柔”,要求将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在此思想指导下,作者具体提出“五慎四德”的要求:“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7]又说:“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7]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将领应具有“治众如治寡”的治军才能,“出门如见敌”的敌情观念,“虽克如始战”的谨慎态度,“法令省而不烦”的治军作风。除此之外,还必须具有掌握士气、利用地形、运用谋略、增强战斗力的能力,具备威严、品德、仁爱、勇敢四个方面的修养。这样的将领才能统率下属,稳定军心,威慑敌军,决断疑难。

2.5 “三德”论

春秋时代的申包胥认为,将领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智、仁、勇”三个条件:“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8]因为没有“智”,就不能了解人民的内心,估量不到天下众寡强弱的形势;没有“仁”,就不能和三军将士同甘共苦,得到战士的爱戴;没有“勇”,就不能果断地解决疑难问题,实施战略大计。 2.6 “知道五德”论

战国时的孙膑对将领素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他认为,将领必须“知道”,即必须掌握指导战争全局的规律,具有驾驭战争全局的才能和本领。为此,将领要有丰富的知识--“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要有很高的政治威望--“内得其民心”;还要洞悉敌情--“外知敌之情”,精通战术--“阵则知八阵之经”,灵活指挥--“见胜而战,弗见而诤”。[9]他还进一步提出为将者必须具备“义、仁、德、信、智等“五德”,并分析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义者,兵之首”;“仁者,兵之腹”;“德者,兵之手”;“信者,兵之足”;“智者,兵之尾”。[9]

2.7 “五材十过”论

《六韬》提出,“将有五材十过”,即将领必须具备5种品质,避免10种缺点。“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10]“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10]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2.8 “十二陵”论

《尉缭子》中的《十二陵》篇,是专门论述将领素质的,“十二陵”即将领应该具备的12种素质:“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除害在于敢断,得众在于下人。”这是作者从正面提出12条要求,也是治军打仗的必备条件。作者还从反面论述了将领的12种错误作法:“悔在于任疑,孽在于屠戮,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已过,不度在于竭民财,不明在于受间,不实在于轻发,固陋在于离贤,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

2.9 “六术五权”论

这是荀子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将领必须懂得和掌握“六术”、“五权”、“三至”、“五无旷”。所谓“六术”,指将领应具备的6项有关治军和作战指挥的能力:“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所谓“五权”,指作为将领,应经常 考虑的5个问题:“无欲将而恶废”,即将领应时刻为国家利益着想,不以个人喜恶定取舍;“无急胜而忘败”,作战时不可急于求胜,而忽视草率从事的严重后果;“无威内而轻外”,不要只注意内部建立权威而轻视敌人;“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不要只看到作战有利的一面,而不顾及其有害的另一面;“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凡是考虑军队大事,要深思熟虑,而在奖赏士兵时,不要吝啬财物。所谓“三至”,是指在三种情况下,将领可以不按君主的命令而自由处置军政大事:“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所谓“五无旷”,指优秀将领在使用谋略、从事战争、敬重地方官吏、敬爱士兵、对待敌人等5个方面都要谨慎小心,不可大意。将领如能做到上述各项要求,“是之谓天下之将”,即能成为杰出的将领。[11]

2.10 “十二能”论

《三略》一书对将领素质作了大量论述,提出“十二能”、“八患”、“四戒”作为将领的标准。“十二能”指将领应具备的12种治军才能:能“清”:清廉无私,能“静”:沉着冷静,能“平”:处事公平,能“整”:严整军纪,能“受谏”:接受批评建议,能“听讼”:明断是非,能“纳人”:善纳人才,能“采言”:善于听下属反映,能“知国俗”:知道敌国风俗,能“图山川”:通晓地理,能“表险阻”:明察地形险阴,能“制军权”:能有效管理军队。“八患”指将领应克服的8种缺点:“拒谏”、“策不从”、“善恶同”、“专己”、“自我”、“信谗”、“贪财”、“内顾”,即要求将领不要拒绝规劝,不要不听良策,不要不分好坏,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自我夸耀,不要听信谗言,不要贪图财物,不要迷恋女色。“四诫”指将领应谨防:“无虑”、“无勇”、“妄动”、“迁怒”。

2.11 “五行十守”论

《淮南子·兵略训》针对将领的素质,提出“三隧”、“四义”、“五行”、“十守”的观点。所谓“三隧”,就是要求将领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四义”就是要求将领做到:“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五行”指将领应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爱中有严,诚中有智,勇中有谋。而“十守”是指要求将领具备的10种心理品质:清白、远虑、坚定、清醒、不贪、不淫、不好辩、不推委、不喜、不怒。

2.12 “六德”论

东汉王符认为,将领必须具备智、仁、敬、信、勇、严等6种优秀心理品质:“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故折敌则能合变,众附爱则思力战,贤智集则英谋得,赏罚必则士尽力,勇气益则兵势自倍,威令一则惟将所使。必有此六者,乃可折冲擒敌,辅主安民。”[12]

2.13 “十五律”论

《将苑》一书是专门论述将领的,对将领的素质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提出了“十五律”等观点。第一,“将有五善四欲”。“五善”指:“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指:“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13]第二,“将有五强八恶”。“五强”指:“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八恶”指:“谋不能料是非,理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14]第三,“将有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馋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觉,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15]第四,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十五律”作为将领治军和用兵时必须具备的素质:虑:明察敌情,诘:检查守备,勇:敌众不挠,廉:见利思义,平:赏罚公平,忍:忍受耻辱,宽:能容众人,信:信守诺言,敬:尊敬贤能,明:不听谗言,谨:不违礼法,仁:善待士卒,忠:以身殉国,分:知止知足,谋:知己知彼,深谋远虑。[15]

2.14 “八德”论

唐代杜牧认为,“取吏无他述也,无异道也,俱止于仁、义、忠、信、智、勇、严、明也。”[16]他在孙武的“五德”基础上,加上“忠、义、明”三德,并把“仁、义、忠、信”放在“智”的前面,说明他特别注重将领的道德素质。

2.15 “四戒饬”论

南宋华岳指出,将领在军事、政治活动中应当注意四个问题,他称之为“四戒饬”:避免“玩忽轻举”;讲求“不战之法”;防止“聚敛货殖;广泛“延揽英雄”。[17]

2.16 “五事”论

朱元章在自身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机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摧坚破锐。兼是四者,庶可成功。”[18]后来,他提出将领必须具备“智、勇、忠、仁、信”五个条件,称之为“五事”。“驭兵者必机枢而智园,谋出不测;气果而刚,心勇而断;忠义凛人,务他不及之算;怀仁人以观劳苦,令三明而复五申;信众而无惑,临事之迹,功必赏,罚必诛,若将能备此五事,所向孰敢当先。”[19]

2.17 “八德七害”论

这是明代将领戚继光提出的观点。他要求将帅必须具备8种优良品德:一是正心术:正直无私,光明正大;二是立志向:保国卫民,百折不挠;三是明生死:大智大勇,不计生死;四是辨利害:行以礼义,不搞虚套;五是做好人:行好事,不变节;六是坚操守:修身正己,廉洁奉公;七是宽量度:宽宏大度,不弃原则;八是尚谦德: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时要求将帅必须克服7种恶劣的品行:一是声色害:荒淫酒色;二是货利害:贪图财物;三是刚愎害:自大自用;四是胜人害:妒贤忌能;五是逢迎害:阿谀奉承;六是萎蘼害:凡事畏缩;七是功名害:贪图功名。[20]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将帅应具备哪几种素质的全部内容,以及中国古代将帅应具备哪几种素质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吸猫伐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吸哪里 作为铲屎官,相信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与猫咪相关的梗都是了然于心的,什么吸猫啦,撸猫啦,云养猫啦……等...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
十字架的车标是什么车 十字架车... 作为一款经典的礼宾车,林肯领袖一号十字盾形车标镶嵌在车头的正中位置,特别醒目,极有视觉冲击力,磅礴大...
重庆属于哪个省份的 重庆在中国... 重庆有多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重庆作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印象里应该跟京津沪面积差不多,可事实上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