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强作镇定,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生性多疑,认为自己用兵谨慎,不曾弄险,所以诸葛亮的言谈举止丝毫没有慌张的迹像,强作镇定。
诸葛亮的行为举止让司马懿更加肯定城内有埋伏,诸葛亮坐在城楼上饮酒操琴,镇静自若,是故意制造的假象。
1、原因
因为诸葛亮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
2、典故
《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3、原文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这才上演“空城计”。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扩展资料
历史的其他“空城计”:
1、荀彧
豫州刺史郭贡率领数万人的大军来到鄄城城下,有谣言说他与吕布合谋,城中众人十分恐惧。郭贡要求会见荀彧。荀彧准备出城会面,夏侯惇等劝阻他说:“你是一州的主持人,出城必定有危险,不能去。”
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并不是老交情,如今来得这样迅速,必是还未定好策略,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时说服他,即便他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疑心他,将使他在一怒之下打定主意,投到敌人那边”郭贡看到荀彧并无恐惧之心,认为鄄城不易攻破,于是率军离去。
2、刘琨
西晋时期,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
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三国演义里,孔明智设空城计,说明他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有如此的胆量吓跑司马懿。
孔明:仲达生性多疑,且素知我平生谨慎,从不弄险,目下几千老弱残幼,即使跑也跑不过,前番仲达几番中计,心理早已畏惧,况且就算他识破我,也不会擒我,殊不知狡兔死,走狗烹
仲达:孔明生性谨慎,从不弄险,况且,此人最好设伏,今日又布下此阵定是诱敌之计,孔明不惜以身做饵,再者,就算诸葛亮故弄玄虚,若擒得诸葛亮,朝廷素来忌我,朝廷必然罢官夺权,我与诸葛亮也算是知音,与其争斗致死,不如养敌自重
以上就是关于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时他的心理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时他的心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