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哪里
admin
2023-06-05 00:42:2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是《三字经》的两句话。其大意是: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玉石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好比是一块玉石,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不过,《三字经》讲述的只是相对浅显为人处世的道理,如若要深度理解这句话其中华生命文化范畴里的内在逻辑,应该从“道、器、义和王”四个层次去体悟:

一是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中国的“上等人”一向重道而轻器,“下等人”则只管器而不大关心道。读书人要去做人上人,把闻道看得无比重要,而器自有人下人一代代口口相传地做去。故,《三字经》作为一个儿童启蒙读物,就起到这个口口相传的功能。并非中华生命文化之大道。

二是器。天演万物,自然法则。此为道化器。何谓器?器者,依道而化,五感可觉。

道能演器,器则含道痕,我们无法直接感悟道,却能通过器来悟道。

从前,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找到一块玉石。卞和打算把这块玉石送给当时的楚厉王,谁知宫里的工匠却说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令楚厉王很生气,把卞和赶走。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同样打算把那玉石送给了武王,但遭受了和上次一样的待遇。卞和很伤心,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这件事,便叫人把卞和请来,还让工匠把那块玉石雕琢一番。最后发现那是一块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君子比玉,大器晚成。人各不同,所悟之道亦万千纷杂,于是百家争鸣,万花齐放。要成全大器,就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换成当下的言语来说,人要成全大事业,学历、经历、游历和资历之四历,一个都不能少。

三是义。义(義)=羊+我。义字的本义,就是透过自己的劳动,将养得肥肥的,大大的羊羔,骄傲且恭敬奉献出来。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指见到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现。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是指对自己以及别人做不应当做的事(不正义)感到羞耻和憎恶。人有正义感,便会努力实现种种可达到平等的社会理想,甚至以牺牲生命来表现仁义。虽然,孔圣人说得如此抽象和伟光正。但其内在逻辑,还是没有把“义”的经济学意义说出来。换而言之,义不是什么特别高大,常人够不着的高标准道德,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即作为普通的公民自己所获取的价值,是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来,同时也按章纳税,自己就是一个大义之人。如果身居高官,假公济私,甚至监守自盗,都是卑鄙窃贼。

四是王。王,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沟通天地人的人间正义之道。所谓“君臣佐使行王道”,王道,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仁义治天下,也是比较模糊的概念。说到底还是经济价值总量是不是能得到正向分配的问题。作为王者,应该是奉天承运的正义之神。即普通百姓创造的社会财富,被集中到一起,再依照天地人之三道法则,得到相对公平的聚合和分发,才是天下大同之美好社会形态。

玉不雕琢,只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它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以及所蕴藏的文化底蕴都很难体现。但加以雕琢之后,它或许就会成为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就会与先前有天壤之别。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但它前后的差别却无法比拟。因为这当中除了玉石自身价值,还有工匠的精神、汗水以及艺术的熏陶,这些更显珍贵!

人不学习,就会茫然无知,就会胆大妄为,就会毫无方向…

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吃饭,学习读书写字,学习为人处世,学习每一项生活技能,学习提升自己价值的知识和品行!

现代社会,拼的就是学习的能力,只有学习才能活的更加充实,更有底气。“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仅再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更是一项生活技能,是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能力素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春风一拂千山绿 春风轻拂千山绿... 新春对联欣赏1、天意无常顺子自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2、门迎百福吉星照,户纳千祥鸿运开。3、一门天赐...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